醫療常識★重要!便祕、腹痛是大腸癌前兆! 五大祕訣讓您輕鬆預防大腸癌!(分享給朋友,會幫助很多人)

重要!便祕 腹痛是大腸癌前兆! 五大祕訣讓您輕鬆預防大腸癌!(分享給朋友,會幫助很多人)

大魚大肉過後,是否有不斷放臭屁、便祕、肚子悶痛或大便變細等症狀?如果一段時間後就恢復正常,就不必太擔心;如果狀況持續1個月以上,可能是大腸病變的前兆,應小心為妙。
據衛生署統計資料,大腸癌(包括直腸癌及結腸癌)占國人癌症死因的第3名,而且10年前的平均罹患年齡為62歲,最近降低為54歲,在美國南加州大學擔任副教授的陳昌平醫師更預測:「10年後,年齡層會降到45歲左右,因此民眾不能不注意。」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便祕、腹痛 大腸癌前兆
陳昌平說明大腸癌的成因:「簡單說,是先有便祕,接著產生息肉,再病變成大腸癌。」大腸是由升結腸、橫結腸、降結腸及乙狀結腸等所構成,左側的大腸管徑比右側大腸窄,當有腫瘤發生時,就會出現腸阻塞而引起便祕、腹脹甚至腹痛的情形。因為糞便大多在左側的結腸成形,因此如果阻塞的狀況嚴重的話,所排出的糞便就會有時還會參雜血絲, 嚴重到便祕及解血便情形。
陳昌平認為,大腸癌的成因與飲食最有關係,其次是遺傳,因此經常大魚大肉或有家族病史者,一定要每年接受檢查,及早發現及早治療。許多研究皆顯示,攝取過多的動物性脂肪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機會,因此應多吃高纖食物,食物纖維有助於吸收腸內水分,使糞便體積增大,刺激腸子蠕動,方便排泄,避免便祕且縮短致癌物質留在腸內的時間,降低罹癌機率。

預防大腸癌5祕訣 ,注意5項要點:
1.健康飲食:
記住「低脂、高纖、禁菸酒」的方式。高纖食物的定義為每100公克含4公克以上的纖維質,例如:麥麩、米麩、木耳、香菇、番石榴、豌豆、綠豆、黃豆等。

少吃烤肉。燒烤肉類,容易在表面形成致癌物質。同時,動物油脂滴在火焰裡冒煙,也容易形成致癌的物質,因此常吃烤肉類容易增加大腸癌罹患率。其他像是醃漬、煙燻、加硝的食品,如火腿、香腸、臘肉等),都可能含有致癌的添加物,最好不要吃為妙。

2.維持理想體重:
最近的研究顯示,肥胖會提高大腸癌的罹患機率,因此必須藉由高纖飲食及適量的運動來維持理想的體重。理想體重可由BMI值計算得知,公式如下:BMI=體重(公斤)÷身高(公尺)÷身高(公尺)
成人理想值:18.5≦BMI<24

3.養成每天排便習慣:
每天排便能夠縮短致癌物質留在腸內的時間,減少致癌機會。若無便祕,每次如廁後應注意糞便顏色與形狀,及是否有血絲等異常狀況。

4.規律運動:
運動可加速大腸的蠕動,縮短糞便通過大腸的時間,降低大腸內膜接觸糞便時間。適量的運動,如每星期3次快走、每次30分鐘以上,有助減低罹患大腸癌的機會。

5.定期篩檢:
由於大腸癌形成的時間較長,若能先檢查出腸內有無息肉,可在息肉未病變前先切除或預防,因此定期身體檢查可預防大腸癌的形成。50歲以上、無症狀者,建議每年做糞便潛血反應檢查,以及每5年做軟式乙狀結腸鏡檢查。若有息肉、大腸癌家族史等的中危險群,建議每3年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。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、家族性大腸息肉、幼年型息肉症、遺傳性非息肉症大腸直腸癌等高危險群,則建議1至2年做大腸鏡檢查。

腸道清爽 人就健康
陳昌平指出,人體的腸內有許多好菌和壞菌,並且維持平衡,一旦身體因飲食、環境、壓力等因素影響,壞菌就會增加,使腸內微生態環境受到破壞,壞菌分泌的有害物質被腸道吸收,抵抗力薄弱的器官就會出毛病。

重要!便祕 腹痛是大腸癌前兆! 五大祕訣讓您輕鬆預防大腸癌!(分享給朋友,會幫助很多人)

口妮最近工作壓力大有便秘XD

現在每天都會喝一瓶無糖的優酪乳!!!(大家可以試試)


看完請分享給您的朋友,轉發傳遞正能量!!!

其他閱讀:

醫生總叫你多喝水,您知道為什麼嗎?

很重要!看完後你不敢再不喝水了!(請分享)

點我看更多>>>>

http://www.life.com.tw/?app=view&no=142630

相關推薦

(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/綜合報導) 一名5歲男童被幼稚園老師發現專注力和玩遊戲活動力差,家長帶孩子就醫,在神經內科、心智科檢查並無神經系統疾病,也排除過動與自閉症,但生長較為遲緩,轉至兒童腸胃科檢查,發現小孩嚴重挑食,血中鋅濃度過低,不及正常值的一半。醫師協助調整體質後,男童的學習專注力與遊戲活動力...

閱讀詳情 »

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/台北報導 日本報告出現全球首例感染新冠肺炎後出現「不寧肛門症候群」的病例,究竟是什麼原因?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(1)日解釋指出,該症狀與「不寧雙腿症候群」情形類形,只是影響部位不是雙腿而是肛門,目前推測跟染疫有關,只是因果關係跟致病機轉還需要進一步證實,...

閱讀詳情 »

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韓羽婕/台北報導 戶外空曠處有望不用戴口罩了!在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臉書po文透露詢問陳時中野外登山、跑步是否需要戴口罩時,得到陳時中「太接近其他人的時候才需要戴」的回應之後,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(1)日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上正式宣布,將在周日(3日)正式公布...

閱讀詳情 »

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/台北報導 台積電、鴻海、慈濟基金會共同捐贈的BNT疫苗,連日到貨,今(1)日上午又有第四批67萬劑運抵台灣,疫苗數量大進補,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宣布,原本10月7日開打的第10輪只提供AZ的高端第二劑,現在決定加開BNT第一劑,共3類對象適用,只有10月4日、5...

閱讀詳情 »

Facebook留言